在今年最新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排位榜中,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21位,取得历史最佳名次。
肇始于产业强国之梦,开发区在二十年间,从耕耘市北到三区联动、从主攻工业到数智赋能、从建设园区到营造新城、从要素支撑到科技推动,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创新创业的热土。
【资料图】
触摸历史细节,远眺未来格局。作为萧山的“第一平台”,开发区也曾经历“成长的烦恼”,遭遇发展质效有待提升的问题。跃升的支撑力量从何而来?
向解放思想和体制调整要活力、挖动力,加快高端产业集聚,提升创新创业水平,开发区立起了二次创业的四梁八柱。二十年后的今天,开发区加速冲刺“第一方阵”,擘画“产城人文”深度融合新图景。
重塑:进阶产业链
二十年,开发区历经六次管理体制调整。
在最初的2003年,红垦农场、钱江农场先后划归开发区管理;同年,江东工业区成为开发区的延伸区块。到中间的2015年,区委、区政府将科技城整体划归开发区,同时设立开发区益农拓展区块。再到如今的2023年,区委、区政府将三江创智新城和宁围未来总部区域划出开发区,开发区开发建设区域为市北、江南科技城、宁围、新街、绿色智造产业新城(益农拓展区)五大区块。
“平台带动全域”,是萧山迈向高质量的“第一策略”。开发区的每一次体制调整,都是一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勇毅前行。具体来说,开发区瞄准某一细分领域并形成相关要素集聚,把平台潜力转化为发展动力,集中力量发展新型特色块状经济。
在最近的显现成效中,可以看到开发区以产兴城的奔竞之态:尽锐出战,三大“兵团”积极抢抓产业机遇,狠抓产业集群集聚,发力明显。
AI医疗和高可靠芯片已成市北“兵团”名片,以微医集团、歌礼生物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和以地芯引力、奥创光子为代表的高可靠性产业集群在此持续发酵,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的优质生态。
聚焦万向创新聚能城、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、西电杭研院等重点平台,加快推进机器人小镇2.0升级版建设,江南科技城走出了一种“科技创新策源+智能制造集聚”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。
强化龙头企业服务,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大力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,加快形成纤维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。其高端新材料特色产品平台入选首批市级“一园一主业”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名单。
更大的意义还在于,在萧山“兵团”化作战的战略部署中,基于这三大“兵团,开发区承东启西。东翼“临空”加速成为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,西翼“萧滨”乘“视”而上,加快建设时代智造走廊。在全区版图上,开发区串联萧山东西两翼,成为萧山乃至杭州“两翼齐飞”空间格局的战略中枢,促进各类发展要素在更大区域内的互动、赋能。
如今,随着萧山城市空间优化和生产力布局的重塑,开发区又一次成为全区国际元素最为集中、产业基础最为雄厚、创新能力最为强劲的区块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战略能级和发展路径的同向发力,正是我们向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进击必须走的‘华山之路’。”
破圈:集聚高端智慧
开发区的二十年,由承前启后的两个十年组成。前十年打基础,后十年造高楼。
不同于筑巢引凤,集聚制造业的初始十年,2003—2013年这十年,开发区有了新的历史使命——繁荣新兴经济。2013—2023年这十年,开发区需要做的更多,提速产业动能。
二十年间,开发区由弱变强,创下多个“第一”:信息港小镇从起步到成为萧山首个省级特色小镇;机器人小镇是浙江省首个以“机器人”命名的特色小镇;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落地,是全国首批揭牌的三家海归小镇之一……
其中,闪烁璀璨光芒的,尤以“特色小镇”为盛,其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兴产业载体,集聚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和上下游全产业链。开发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缔造‘特色小镇’的关键,在于找准产业。它不仅要定位独特,还要有可持续性。”
信息港小镇从2014年起步,围绕“让创新在这里生长”主题,成功探索出一条“智汇港”+X个“智慧谷”的发展路径,被誉为萧山数字经济的诞生之处。
这里群星闪耀:从500亿元到2000亿元,浙商中拓在信息港小镇用了5年时间,将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板块,并打造了物流金融、工业服务综合体等商业模式;无忧传媒复合打造“人的IP”+“内容IP”+“商业IP”,制造“爆点”无数;知衣科技用AI解码服装潮流“爆款”密码,朝国际化迈进。
显然,链式思维招商,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,信息港已形成“总部型龙头项目+成长型明星企业+初创型优质企业”的金字塔型项目梯队。而这,在开发区不是个例。
目前,开发区拥有规上企业529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0家,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8家,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上百家,上市企业28家。
二十年前,开发区以工业企业独领风骚。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过程中,多点开花的开发区,已成萧山链动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、生物技术创新链、医疗器械产业链以及纤维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的希望之地。
从万向创新聚能城到传化科技城,从ABB到采埃孚、圣戈班,从无忧传媒到一知智能,从微医到乐刻,从特斯拉到开市客,正是这样强有力的企业梯队,在不同阶段、不同领域成为开发区的“定海神针”,立起支撑发展、抵御风险的铁柱钢梁。
创新:涵养生态
二十年间,当招商引资的政策趋同,当发达的交通逐渐淡化区位优势,开发区靠什么在全国争先进位?
开发区给出的答案是,靠创新生态,“企业需要什么,我们就往哪里突破。”
2008年,杭可科技来到开发区,年产值1个亿左右。2019年,成为科创板的浙江第一股。如今,年产值50亿元,被公认为开发区产值最高的企业之一。前不久,其总投资10亿元的“锂离子电池生产智能设备制造扩产项目”落户江南科技城。企业董事曹政感慨,尤其在近两年,杭可科技高速发展,订单不断,得益于开发区两年内连续供地120亩,解决了企业最大难题——发展空间不足。
一切为了企业,一切围绕企业,开发区以强转型、延链条、优生态为导向,多措并举满足企业实际需求,建成了企业茁壮成长的沃土,希瑞新材料、知衣科技等落户已有一定时间、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,不仅在开发区得到了发展壮大,更是向外延伸枝蔓,成为“地瓜”苗的生力军。
如希瑞二期因投产需要接入蒸汽,绿智新城“兵团”指挥部多次组织协调召开蒸汽路径协调会,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。仅用时一个半月,成功让希瑞二期具备通汽条件。信息港服务团队主动上门,为知衣科技提供从项目申报到成果转化,从人才招聘到社群活动等服务,企业自2018年落户以来走出了一条持续向上的发展曲线。
人才自是创新生态中最为宝贵的创新资源。引才、育才、留才,都离不开产业配套的提升。二十年来,从农田荒地到高楼林立,地铁耕文路站、惠灵顿国际学校、浙大二院博奥院区还有不久就开业的开市客,开发区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产业新城的转变,人文气息有了质的提升,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。
正如开发区相关负责人所言,一路奔竞的开发区总以最优生态、最强政策、最快服务,让企业放心创业,让人才安心工作,加速开发区的跃升之路。